性爱直播

性爱直播讲座
讲座回顾︱王萌:战时日圆金融圈的确立、扩张与解体


2025年10月25日上午,性爱直播 “大夏中国史论坛”前沿讲座第45场于人文楼1306室举行。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王萌教授应邀出席,主讲题目为《战时日圆金融圈的确立、扩张与解体》。本场讲座由性爱直播 教授、银行史性爱直播 所所长章义和担任主持。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性爱直播 所副所长郑成林教授、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宋佩玉教授、性爱直播 赵晋副教授、中国海洋大学历史文化系钟钦武老师、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周孜正老师,以及多位校内外师生共同参与了本次性爱直播 活动。



王萌教授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“日圆金融圈”的概念,将其定义为一种与日圆价值挂钩的通货制度,并以日圆作为跨国贸易结算货币的区域性金融体系。这一体系兼具地理范围与金融结构的双重属性。其发展脉络可追溯至1878年日本第一银行进入朝鲜起,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后解体。本质上,“日圆金融圈”是日本对外侵略的金融工具,而中国市场则是其渗透的核心目标。


王萌教授首先系统梳理了日圆金融圈的诞生与初步确立的过程。1882年日本银行成立后,日本逐步建立起以金本位为核心的国内货币体系。随着殖民扩张的推进,日本先后在台湾和朝鲜设立台湾银行与朝鲜银行,发行与日圆等值的银行券,从而形成“内国性日圆金融圈”。日俄战争后,日本进一步通过横滨正金银行在东北地区发行银本位的“横滨正金银行券”,试图在当地构建金融控制体系。九一八事变后,伪满中央银行发行的“满银券”初期采用银本位,后于1935年与日圆实施等值联系,这一举措标志着“跨国性日圆金融圈”正式确立。


随后,王萌教授深入剖析了日圆金融圈在华北、华中、华南及东南亚的扩张过程。在华北沦陷区,日本先后扶植“冀东银行”、“蒙疆银行”与“中国联合准备银行”,并通过等值联系、折价回收法币、增发“联银券”等手段,逐步将华北沦陷区纳入日圆金融圈。在华中和华南沦陷区,日军推行“军票”制度,以掠夺物资。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,汇率竞争成为中日货币战的主要形式,日本当局增发“军票”,欲使之代替法币成为华中沦陷区的唯一日系通货。此后,随着傀儡政权“中华民国维新政府”与汪伪政权的相继成立,“华兴券”与“中储券”的发行进一步成为日本进行货币战与资金掠夺的重要工具。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日本将其扩张野心延伸至东南亚,通过发行各类军票及“南发券”,试图将整个占领区统合纳入日圆金融圈。


讲座最后,王萌教授指出,日圆金融圈的根本特征在于日圆与傀儡货币之间的固定价值联系,其目的在于降低日本统治区域内资本、物资、劳力的流动成本,便于日本对资源、劳力的掠夺,维持战争机器的运作。然而,由于忽视各区域经济发展与物价水平差异显著,这一僵化的等值制度在实践中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,最终伴随日本战败而解体。


在问答环节,与会同学就中日货币战的阶段性特征、日圆金融圈内部的结构性弊病等问题,与王教授进行深入交流。最后,章义和教授总结道,王萌教授以“日圆金融圈”为切入点,清晰地勾勒出日本战时经济侵略的制度架构与运作逻辑,为理解日本维持占区殖民统治的经济动力提供了新视角。